作者: 劉衛國 王振宇 來源: 發表時間: 2021-05-29 10:46
王同柱(左一)了解村民種植情況
綠油油的西瓜掛在藤蔓
育苗廠里工人育苗播種
村民黃存喜的蔬菜棚里苦瓜煞是喜人
時下,走進定陶區杜堂鎮陸灣村,一排排溫室大棚整齊排列,一壟壟苦瓜、青椒、黃瓜生機勃勃,生長著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。陸灣村依托自身優勢,把蔬菜種植作為調整產業結構、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,大力發展現代化大棚蔬菜種植業,通過建立“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運營模式,為村民找到了致富的路子,全村共有蔬菜大棚多達230余個。
“前些年,村里群眾主要依靠傳統種植,技術落后、效益低下,是周邊有名的‘貧困村’。”陸灣村黨支部書記王同柱說。
因沒有致富門路,越來越多的村民拋棄“黃土地”外出務工,王同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2009年,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從村民楊立口中了解到壽光蔬菜種植的發展模式。
“看到別人成功的經驗,我也想讓群眾試一試。”王同柱告訴記者。
王同柱和楊立一拍即合,籌備起
了建棚大計。為了讓群眾對高效設施農業有一個嶄新的認識,他們召集了一部分有思想有抱負的年輕群眾,先后五次去壽光參觀學習、交流,親眼看到當地菜農的生產和生活狀況,從而提高了村里群眾的積極性。
“參觀了外地市先進的種植模式,對村里群眾啟發很大,我們第一批便動員了19戶群眾建設了21個蔬菜大棚,成立了中遠蔬菜專業合作社。”楊立說。
在楊立等人的帶動下,陸灣村越來越多的群眾走向了發展蔬菜種植的道路,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、一張張滿足的笑臉如花綻放。12年的時間,中遠蔬菜專業合作社也由弱到強,成為菏澤市乃至魯西南規模最大、運作最規范的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之一。目前,該合作社擁有林果生產、蔬菜種植、幼苗繁育三大基地,成為國家示范社,擁有9項國家綠色食品認證,被授予“國家級蔬菜標準園”“山東省精品采摘園”。
今年是村民黃存喜從事蔬菜大棚種植第10個年頭,看著自家蔬菜大棚里的苦瓜長勢喜人,他心里格外舒坦。“我經營了兩個蔬菜大棚,只管做好田間管理,讓自家棚里種出來的蔬菜新鮮、可口就行,根本不愁銷路,今年初步估計純利潤能達十余萬元。”黃存喜說。
無獨有偶,村民黃強因父母常年有病,無法外出務工,2016年在合作社的幫扶下,經營了兩個蔬菜大棚,種植了苦瓜、黃瓜、辣椒等蔬菜,一年收入十余萬元,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
“在蔬菜種植產業的帶動下,村里還有一些群眾當起了‘菜販子’,仔細觀察他們的生活,感覺一年的收入也非常的可觀,甚至有些要比種植戶的收入還要高哩!”王同柱含笑道。
談起村里產業發展的明天,王同柱表示,下一步將在現有的基礎上,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業,努力把陸灣村打造成集觀光采摘、農業科普示范、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。
文/圖 記者 劉衛國 王振宇